我校常亞青教授團隊在刺參代謝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發布者:生命學院安全責任人發布時間:2020-07-22浏覽次數:387


近日,我校伟德 官网常亞青教授團隊在刺參代謝組學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TOP期刊Food Chemistry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6.306)。

刺參是我國傳統海珍品和保健品,不同地理産地刺參在營養和藥用價值上存在差異,而通過感官無法對不同産地刺參進行辨識,市場上一些不法商家常混淆産地、以次充好;近年來,食品産地安全溯源越來越受到重視,其相應技術成為研發熱點;另外,刺參産地鑒定也是其資源保護與遺傳育種的重要基礎工作。

研究以我國4個産地(大連、皮口、錦州和乳山)刺參為材料,建立了基于UPLC–Q-TOF/MS技術的不同産地刺參代謝産物分析方法,并利用OPLS-DA法建立判别模型,進行代謝物評估和産地聚類判别。研究結果顯示,該技術可明顯區分4個産地刺參體壁的代謝産物,差異代謝産物主要包括氨基酸類和脂質,其中脂質代謝、氨基酸代謝和蛋白質代謝途徑與刺參不同産地密切相關,可作為産地鑒定依據。研究為刺參食源鑒定和食品産地安全溯源提供新的方法技術,為刺參種質鑒定和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助推我國刺參産業綠色、健康發展。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D0901601)的支持。通訊作者為我校丁君研究員和常亞青教授。

論文信息如下:

Title: Metabolomics analysis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using UPLC–Q-TOF/MS

Authors: Guanhua Zhao, Wenfei Zhao, Lingshu Han, Jun Ding*, Yaqing Chang*

Source: Food Chemistry

全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0.12745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