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情人有情,建言獻策顯溫情 ——記伟德 官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積極開展産學研攻關,促進複工複産

發布者:生命學院安全責任人發布時間:2020-05-12浏覽次數:524


    伟德 官网根據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學校防控工作要求,精心謀劃,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全力推進并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保障學院産學研工作有序進行,推動學院複工複産工作順利開展。

    新冠肺炎疫情對遼甯省水産養殖産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并為搶抓生産恢複提供科技支撐,大連海洋大學成立了漁業生産及海洋生态環境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科技服務團,并及時組織科技人員深入一線,了解水産企業疫情防控期間的難點與需求,找準問題症結,提供精準服務。同時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對遼甯省水産品供銷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問卷調查工作。調查共計收到有效反饋110份(其中來自大連的企業調查問卷20餘份),涵蓋了水産養殖、苗種繁育、飼料生産、水産品加工等不同領域的水産企業從業人員。通過調查,對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及目前存在的生産和銷售問題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征需求,搭建精準對接平台;促合作,深化政産學研協作機制;做培訓,引導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等相關對策與建議

    2月下旬,大連市周邊海域出現因氣溫急劇下降導緻部分鮻魚、竹蛏、蝼蛄蝦死亡的現象,我院教師、科研人員趕赴沿海一線開展調研,及時為市主管部門提供分析檢測結果,解答市民關注與困惑。此外,疫情期間我院充分發揮科技智庫作用,出台相關工作方案,為水産企業和人員的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産提供科學分析和政策建議。

    疫情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依據科技部要求,積極開展項目(課題)受疫情情況影響調研,并為複工複産積極獻言獻策。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海參養殖的影響,農業部北方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通過電話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遼甯、山東、河北、福建等沿海刺參企業和部分消費者進行了調研,形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海參産業的影響與對策”報告,并在“北方海水增養殖與海洋牧場建設”公共平台發布。農業部北方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在疫情期間積極開展科技特派、社會服務工作,為企業(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針對冬季室内越冬苗種生産、刺參養殖池塘化冰期管等技術環節,為廣大刺參育苗企業、養殖企業(戶)進行技術咨詢,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利用網上直播平台,進行了刺參新品種選育、苗種培育和養殖技術培訓,詳細解答了養殖戶提出的技術問題,得到了從業人員及養殖企業的歡迎。

    學院各重點實驗室積極開展科研後勤保障工作,在新冠疫情期間,張偉傑等老師主動承擔了重點實驗室實驗動物的日常管理和科學研究記錄等繁瑣工作,在嚴格落實學校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各項要求情況下,保障實驗動物健康存活,保障了國家、省級重點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

各重點實驗室在疫情期間對科研成果進行整理和總結,積極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2020年初,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與深圳華大海洋研究院合作開展的南極磷蝦基因組調查和功能基因挖掘研究取得初步成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arine Drugs。孫潔潔副研究員在Cell子刊iScience在線刊發表研究論文。王姮博士為第一作者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題為研究論文。趙沖副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為第一作者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研究論文。

    學院老師在疫情期間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和産學研合作共建。張叢堯老師、王許波老師在負責貝類實踐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生産工作。王許波老師開展大連海洋大學玉洋科技發展基金-海灣扇貝遺傳育種關鍵技術研發工作,以群體選育的方式進行海灣扇貝選育三代群體構建工作,在玉洋集團金殿水産有限公司生産擴繁群體總水體1000m3,保障了玉洋集團扇貝生産。駱小年老師20203月初進行大連市科技計劃項目“鴨綠沙塘鳢資源保護與開發”科研攻關,在普蘭店的大連七水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鴨綠沙塘鳢種魚病害防治,種魚挑選和人工催産等生産工作。4月下旬鴨綠沙塘鳢已集中産卵,目前這批魚卵處于孵化階段,發育良好,項目進展順利。包鵬雲老師在大連寶發海珍品有限公司開展遼甯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同時開展産學研合作,指導海參春季育苗和養殖。








Baidu
sogou